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东硕士在北京落户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山东硕士在北京落户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东新生落户可以异地办理吗?
可以。
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山东省公安机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公安队伍教育整顿,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决定自2021年11月26起,正式启动居民身份证首领、临时居民身份证申领、户籍类证明出具和新生儿落户四项户籍业务“全省通办”工作。
在济南退休后把户口迁往北京有何利弊?
一是北京有老年人的***,如坐公交、进公园、社区组织的一些医疗检查等,肯定会比济南的多;
二是医保现在住院能在北京直接结算,门诊是按济南的规定每月多少钱,可以直接取现。退休金直接打卡也方便。
不好,是济南的亲属多、老朋友多不会寂寞,环境熟悉,吃的适应。现在老了老了成了北漂,重新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衣锦离乡了。
除非你决定未来在济南扎根,包括在济南买房、成家、未来小孩也在济南上学,否则一般不要把户口迁到公司的集体户,万一你辞职了,户口要迁出去很麻烦的。户口还是退回原籍好。毕竟济南户口又不是上海、北京的户口那么值钱。以后放开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你需要的话,可以落户济南。
2021户口迁回原籍山东政策?
1、是城镇户口,但是在城镇中没有固定的职业和居住地的,跟随父母在农村生活的未婚人员,允许将户口迁回农村。
2、为了进城读书而将户口迁入城镇的,毕业后在城镇没有稳定工作的,也可以将户口迁回农村原籍。
3、在农村有宅基地有房屋的城镇户口,在城镇没有固定职业,长期生长在农村的以及配偶和子女,户口可以迁回农村。
、畅通入乡返乡落户渠道。 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城镇人员入乡返乡就业创业,符合当地人民***规定落户条件的,可在原籍或就业创业地落户。
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基本生活基础的进城落户人员回原籍经常居住的,可将户口迁回原籍。(省公安厅负责)
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上海?
上海出台“落户政策”,代表一线城市也在参与“人才抢夺”大战,这种做法“利弊参半”。
1、我们先来看看各地人才争夺战
近几个月来,为争夺人才,南京、 长沙、成都、武汉等众多主流二线城市纷纷抛出“送房子”“送户口”“送钱”等措施。
”城市发展在于人,城市活力也在于人,人口净流入对城市的好处不仅仅是财政收入、养老金缴纳,更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希望。”年轻大学生越多,代表经济越发达,创造力和活力越强,这是众多城市争抢人才的原因。
据媒体报道,将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_a***_]、无锡、福州、济南等15个主流二线城市发布的吸引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发现除了沈阳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外,其他14个城市均开出了诱人的条件,户口、房子和现金补贴,都是重头戏。
南京提出高校毕业生可直接申请落户;武汉规定毕业3年内无需买房即可申请落户,还计划建设3605套大学生人才公寓;西安放开了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限制;成都则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长沙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办理落户手续……
与二线城市争抢人才相反的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对谨慎。一线城市户口政策很紧,2014年后,北京每年落户人口不超过一万,不只是北京,上海也在严控人口。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上海的流入人口持续转负。一线城市大量人才被迫外流到二线。
2、此次上海出台针对北大清华的落户政策,算是小范围内参与人才争夺,对于年轻的两校毕业生有很大吸引力。这对于吸引优秀人才留在上海工作无疑有促进作用。
上海这项人才落户政策,最大的影响,不是上海能吸引多少北大清华的本科毕业生,而是对社会产生的教育观、人才观影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取消学校的身份标签,淡化学历,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成才选择,然而,各地的人才政策,仍强调学历,甚至更强调学历,这只会加剧社会的“名校情结”。
根据清华大学公布的2017年毕业生就业报告,2017年,清华大学毕业生2888人,深造2365人,就业475人,签三方协议的为147人,灵活就业328人,自主创业16人。根据这一数据,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清华本科毕业生并不多,到上海就业的就更少。那么,为何上海要出台针对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的政策呢?这其实是为了展现上海吸引高端人才的姿态。因为我国其他地方抢人才,也是提出学历标准,比如,天津的学历型人才落户政策为:全日制本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硕士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
以学历论人才的,说到底,是十分落后的人才观,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影响城市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众所周知,学历社会问题,导致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都以学历为导向,在追求学历的过程中,基础教育严重应试化,高等教育则功利化,对此,社会已有共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对人才不求全责备,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然而,在具体用人时,还存在学历思维惯性。改革我国的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已经十分迫切。
一项政策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必须有前瞻性,国家的整体教育改革和人才评价改革,需要协调,一边是高考改革取消录取批次,以消除学校的等级身份,一边是以学校出身论人才,还把北清单独出来,改革的效应就被这样互相矛盾的政策抵消,为此,国家应该对各地突出学历身份的抢人政策进行清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硕士在北京落户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硕士在北京落户政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